接上一篇 经过几个月的观察思考后, 最后还是选择了 FUJIFILM X-H1. 顺丰陆运运了两天总算拿到手了. 这一次比之前拿到 A7R 要更兴奋一些, 也许是因为太久没机子在身边(之前的 6D 和 A7R 交接不到一个月就完成了), 比起新婚入坑全幅, 小别相机来的更强烈一些.
没有用自带的背带, 随意淘了一根应该是冒牌的 cam-in . 内人说你买的是狗绳吗?2333333
颜值担当
搭上 XF 16mm F1.4 以后, 总重量大约就在 1kg 左右, 跟以前用朋友的 A7 II + Batis 25mm 差不多, 都比 A7R + 接环 + Sigma 24mm F1.4 Art 要轻不少.
在 XF 16 和 XF23 之间犹豫了一下, 想着要不要尝试一些许多人迷之喜欢的 35mm 视角. 最后, 还是选择了 XF16, 看中了 LM 和 WR , 还有 15mm 的最近对焦距离. 腹肌的对焦环推拉切换手动自动这个设计要赞一个
功能菜单的分配似乎比 A7R 的要合理, 可定制按钮以及操作比大法的也要丰富得多, 之前拿到 A7R 基本不用看说明书, 拿到 X-H1 以后还得研究了好一会. (为嘛我感觉富士的说明书我看的有些费劲不大懂 = 。 =) ISO 的上下限加最低快门速度就可以设置三套. 自己设置的色彩组合配置可以有七套. 等等的一大堆一大堆的自定义, 短时间, 也许长时间都玩不过来. 玩操控暂时是用过各家最强大的一台.
摇杆和触屏都好评. 选对焦点切换对焦区域预览照片放大缩小等等. 总体来说操控的确比 A7R 要强大得多. 不过回放按键放在左上角有点不习惯.
另外, 快门轻轻一按就触发了, 比用过的其他机型都要轻, 是好是坏暂时还不能下定论吧.
手动对焦可以开启自动放大查看对焦区域的功能很赞, 裂像则用不习惯了, 还是峰值来的直观熟手一些.
肩屏,也许用到的机会不多,但逼格杠杠的
然而, 不管前面吹的多么流弊哄哄, 当初阻拦我选择 X-H1 的最大问题, 也是上手以后不满意的地方, 电池续航. 理论上纯拍照的话应该跟 A7R 差不多续航. 但是, 录视频的话就呵呵哒了. 问题是, 这是在体积变大了以后的呀. 怎么和 X-T2 那体积用同样的电池, 富士都在想啥呢?
本来是想着入手柄套装的, 但是缺货不想等就直接入了单机. 套装直接送多两个原厂电池, 之后再单买手柄的话就没了, 摔. 卖家送的什么贴膜清洁套装手绳啥的都没有要, 让换了两副厂电池(W126的电池会在屏幕用黄色标识).
关于 XF 16mm f/1.4 R WR, 做工样子啥的没槽点, F1.4 最大光圈, 论锐利肯定是比不过焊接厂的 24 Art 的了, 反正也不追求傻锐, 自己感觉能用就行. 印象中大部分 24mm 视角的头最近对焦也都是 20+ cm 左右, 之前了解过最流弊的应该是大法 A 口的 Zeiss 24mm F2, 也只是到 19cm. XF 16mm f/1.4 R WR 的 15cm, 减去镜身本身长 73mm, 也就是说离前镜组 8cm 左右都可以合焦, 基本可以说可以贴着拍了! 而且最大放大倍率 0.21倍呢, 100mm stf 号称有微距模式也就 0.25, 广角长焦拿来对比好像不太对. 总而言之近摄能力杠杠的.
一些直出样片, 如果是说默认的色彩什么的, 暂时还没感觉到有多流弊, 相对 A7R 貌似没那么灰 = . = 但是, 配合各种自定义操作和一些胶片模拟, 应该可以玩出花, 只是得更多实战去总结经验吧. 下回主要测试一下视频.
1/20 F5.6
1/20 F2.8
1/400 F2.8
1/90 F2.8
1/300 F4
1/500 F5.6
1/750 F5.6
1/160 F5.6
1/340 F5.6
Velvia
Classic Chrome
1/170 F1.8